满唐华彩_满唐华彩 第823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满唐华彩 第823节 (第2/2页)

正在洛阳。故而,我们去淮南道,粮草充沛、物资充足,还能立下合剿贼首的大功,岂不好过在平原死守?”

    “啊!”马相如道:“原来是这样!”

    “史思明原本要返回范阳,担心我们南下是为了攻打安禄山,妄图阻截我们。”

    薛白并没有太过渲染,微微冷笑,眼里流露出立功封侯的野心与憧憬,让所有将领们都感到他南下是要捞功劳的。

    于是,困厄之中,众人反而更振作起来。

    “说具体的路线。”

    “好!”

    一个个带着头盔的头便挤到了地图上方。

    “方才说过,叛军兵力都集中在这条路线上,故而,平原郡的东南方向他们一直是无暇理会的,我们传檄河北,便有不少郡县响应,能够提供我们近日的粮草,我们沿途都可休整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诸将皆喜,认为可以走济南。

    薛白却话锋一转,道:“可史思明必然也知道这些,他很可能会在我们渡过黄河之前赶上来。我们若从东南方向走,难保不会被他追击。”

    “那?”

    “此处。”薛白在地图上一点,道:“以攻代守,袭击叛军在河北中转的重镇,魏郡。缴其粮草,打出更大的声势,一旦拿下魏郡,则西可过太行山,南可渡黄河,使叛军猜不到我们的心思。”

    第432章 渡河

    一队叛军候骑探寻着地上的马蹄、车辙痕迹一路向南,在前方再次听到了河水怒吼的声音,比徒骇河还要汹涌的黄河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。

    唐军的所有痕迹最后都汇集到了黄河渡口边,破碎的帐篷、地上挖出的土灶、篝火的残留,以及那些沉重到无法带走的釜,岸边一片泥泞,证明唐军就是在此处渡过黄河的。

    出于仔细,叛军候骑又往两边搜寻了一番,并未发现别的痕迹。遂立即回报于史思明。

    “唐军渡过黄河了!”

    “怎么可能?”

    史思明并不相信,拧眉思量,一艘小船来回渡过黄河至少要一个时辰,载二十人,一天也只能渡二百四十人,唐军要渡过万余人,得有五十条船,可这是最极限的情形,事实上还有马匹、辎重,以及各种麻烦,如何会这么快就影都不见?

    此事尚未想通,军中再次来报,却是蔡希德遣使来了。

    来的是范阳节度判官耿仁智,一个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,说的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现在河北诸郡被策反,只有将军收复了一个平原郡,可时间已不多了,李光弼在河东征兵,准备出兵井陉。另外,昏君已命郭子仪为朔方军节度副使,西北各军严阵以待,随时将大举东进。”

    之后,耿仁智转述了蔡希德的意思,打算放弃攻打太原,退回飞狐口留兵坚守,再与史思明集中兵力攻打常山郡,先封堵住官兵进入河北的要道,再一个個收复被策反的河北诸郡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,唐军四面合围,叛军面对的局势并不好,幸而主力已出乎意料地占下洛阳,否则眼下就是另一副局面了。

    史思明听的过程中,眉头紧锁,不发一言。

    耿仁智遂问道:“蔡将军是来配合将军的,将军有何顾虑?不妨直言。”

    “平原郡一战,我俘虏了唐廷河北招讨使贺兰进明。”史思明先述了功绩,又道:“可惜,让薛白、颜杲卿、王难得等人流窜到了黄河南岸。”

    “将军,恕我直言。”

    忽然开口的是史思明帐下一名掌书记,名为周贽,道:“河南、南淮两地,多的是朝廷的兵马,不缺薛白这区区一万人了,将军还是尽快收复常山,讨伐刘客奴为妥。”

    周贽这番话算是在帮着耿仁智,在他看来,薛白狡猾,追着薛白跑无益,而河北才是根本,孰重孰轻很明显。

    但没想到,耿仁智沉吟着,竟是道:“薛白是一根棍子,从井陉这个瓶口插到了河北这个瓮中来,搅得翻天覆地,不得安生。若是容他在河道附近流窜,确是如鲠在喉。”

    周贽听了,大恼,暗想自己替耿仁智说话,劝将军与蔡希德配合,这个蔡希德的人竟来拆台?

    史思明若在山东一带攻略,必然要让蔡希德承担更多来自河东、朔方的压力。

    他问道:“依耿判官之意,渡河追击?”

    “可追。”

    史思明目露赞赏,难得地笑道:“那就请耿判官于我帐中暂留几日,等斩了薛白,一同北上,如何?”

    耿仁智认为蔡希德自大愚蠢,早有转投史思明之心,连忙起身行礼,语含深意道:“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。”

    周贽见此一幕,方知这耿仁智不是为大局考虑,而是为了勾搭史思明。

    ***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