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唐华彩_满唐华彩 第828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满唐华彩 第828节 (第3/3页)

眼,对一切都有了答案,不是他的布置有问题,原来国事坏在高仙芝的利欲熏心。

    他冷着脸一挥手,以示不愿再听到高仙芝的任何解释,以冷冰冰的语气道:“当斩。”

    此二字一出,杨国忠也是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等退出了大殿,他与吴元孜走过长廊,低声道:“吴将军一言而决,高啊。”

    吴元孜回看了一眼勤政楼,淡淡道:“我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……”

    是日,回到守备森严的府邸,杨国忠在书房中打开他那上了锁的柜子,从中拿出高仙芝那三份奏折。

    他也不唤仆婢来,四下看了一眼,把书房中一个金盆摆饰放在地上,把这三份奏折点燃丢了进去,看着火苗将它们卷成灰烬,冷哼了一声。

    “怎么可能?”

    自隋炀帝开大运河以来,洛阳就是天下河运的大枢纽,大唐一半的储备粮食都存在含嘉仓。高仙芝却说含嘉仓供应不了他的八万兵力坚守洛阳,滑天下之大稽。

    此事说破了天杨国忠都不信,若是真的,怎么可能连他这个宰相都不知?

    另外,他虽然极力遮掩此事,但含嘉仓并不是他贪墨的,至少不全是,他也没能耐短短几年就把天下一半的储备粮贪墨了。

    过了一会,杨国忠看着金盆上漂浮的灰烬,转念开始思忖自己的人到底有没有动过含嘉仓,那是战备储粮,若不是杂胡突然叛乱,所谓的五百八十余万石也只是数字,不会有人去仔细清点。

    再一想,圣人十余年不就食洛阳,这些年间那么多聪明人、用尽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办法使关中粮食充沛,这些粮食是变出来的不成?自开春以来关中就阴雨连绵,今年若遇粮灾,无非是动用储粮赈济,可圣人似乎不愿承认雨水伤苗,他也只好不在圣人面前说这些扫兴之事。

    杨国忠眼神中泛起狐疑之色,起意要去查,可这些账目千头万绪,想想都让人头疼。

    末了,他喃喃道:“管它呢,叛军已攻占洛阳,死无对证了。”

    ***

    两日之后,吴元孜带着一百陌刀手赶到了潼关。

    彼时,哥舒翰也堪堪行军抵达,吴元孜请哥舒翰不必插手,向高仙芝道:“圣人对你有恩旨。”

    高仙芝闻言,毫无二话,卸了盔甲,换上麻衣听旨,听到后来,嘴唇抖得厉害。

    “我不能守住洛阳,其罪当死,但休要污蔑我截留兵粮与赏赐!”

    他愤然抬手指向那些正守在关城头上的唐军将士,瞪着吴元孜问道:“天在上,地在下,将士都在,你扪心自问一句,当时发生了什么,你不知吗?!”

    吴元孜不为所动,道:“高将军不必问我,我只是个奴才,传的是圣人的旨意。”

    这句平淡如水的话,让高仙芝愈觉悲愤,他转身西望,天际处只有一轮落日、没有长安。

    他跪倒在地,朗声喊道:“陛下!洛阳城陷以来,臣三度奉表,不蒙引对。然臣非求苟活,唯愿拜首阙庭,吐心陛下,述社稷之计,破虎狼之谋,酬万死之恩,以报陛下一生之宠。今长安日远,谒见无由,潼关路遥,陈情不暇……”

    话到这里,他想到自己之所以没死在战场上,本就不是为了苟且偷生地活着,而是有要计禀呈天子,谁知却换作了这般屈辱的冤死。

    哽咽着,高仙芝低下了一直以来高傲的头颅,道:“吴监军,我有一封《谢死表》想呈给陛下,可否劳你递呈。”

    吴元孜比边令诚心软些,叹道:“高将军,何苦又为难我呢?”

    “不提详由,唯向陛下谢恩,可否?”

    “我为将军留个全尸,如何?”

    高仙芝双拳攥紧,忽然在吴元孜没留意到的情况下起身奔到城垛边,大呼道:“儿郎们,我可曾截留你等兵粮赏赐?!”

    “冤枉!”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