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满唐华彩 第891节 (第2/3页)
得坚决。” “好,我说完,王纮还有个兄长叫王繟,官任江陵少尹。收复河南之前,长安所需的粮草得经江陵转运至蜀郡再运来。” “我知道。”薛白道:“我亲自带人去纳粮。” “好。”杜妗虽提醒他,却并不干涉他最后的决定。 杜媗则是上前,柔声道:“你好好劝劝王纮,让他主动把粮交出来。” “嗯。” 薛白出了门,心想,或许在王纮眼里,自己这种行为是抢。可实际上,是大唐税制、官制以及几乎所有制度的不公给了这些人不自觉中剥削百姓的机会,导致了战乱,甚至于国家差点都要灭亡的地步。 他相信王纮必是从没想过剥掠谁,因为他与王维是很好的朋友,知道那是怎样清净、素洁的一个人,可本心不剥掠,不代表着家世的无辜。 若今日再纵容他们,早晚还是要有人“天街踏尽公卿骨”,踏尽公卿骨不要紧,却可怜天下间无数陪葬的无辜人,可惜整个家国天下被打落的历史进程。 …… “大唐立国百余年,开创了从未有过的盛世,旧的制度已经不适应了,这场叛乱就是提醒,我们该作出改变了,就从今日开始、从你我开始,如何?” 当薛白见到了王纮,便语重心长地劝了他许久,最后这般劝慰道。 “薛郎啊。”王纮长叹了一口气,道:“我再拿出三百石粮食,可好?这是我一年的俸禄。” 他是个很面善的人,四旬年纪,穿着也并不华贵,只是很得体。面对薛白也一直是很友善的态度,带着为难之色又补充了一句。 “此事我还未与拙荆商议过,待她得知……唉,也就是薛郎来。” 薛白执了一礼,又道:“请王兄与长安城共克时艰。” “我难道还不够共克时艰吗?” “敌军压境,城中军民皆是缴纳存粮,集中分配。” “薛郎言下之意,是要让我家中儿女与普通百姓一样嚼用粗饼不成?” “不错。” 王纮非常诧异,不由道:“我是太原王氏嫡支,先祖自周灵王始千年不坠,我妻子出身荥阳郑氏,当年圣人为荣王选亲,郑家尚且回拒了,我们的儿女却要连吃食都没有不成?” “危难之际,连圣人、殿下每日所食都与平民无异。” “那又如何?!”王纮终于怒了,喝道:“我的粮食,不予,你还要抢不成?!” “咣。” 一声响,薛白突然拔出了佩刀。 他没有再多劝王纮,径直下令道:“取粮!” 王纮眼见士卒们冲进他的宅院,气得嘴唇发抖,指着薛白,道:“让他们停下!否则薛郎早晚必有后悔之日……” 然而,只有一把刀架在了他面前。 “敢阻挠者,杀无赦。” *** 薛白之所以第一家就来纳王纮的粮,无非是柿子先挑软的捏。王纮虽有着世家大族的傲慢,但毕竟是知书达理,心地也算善良,到最后,眼看薛白让人取了粮,也没敢真扑上去拼命。 但这天,还是有人死在了薛白的刀下。 且此人身份地位并不低,乃是杨贵妃的姐夫、韩国夫人的丈夫、广平王的岳丈,官任秘书少监的崔峋。 薛白把崔家作为第二个纳粮的选择,因为他认为杨家也算是自己人,何况在陈仓之变时杨家三个国夫人的命都是他救的。 当时,崔峋因为是广平王的岳丈,又是博陵崔氏,家世显赫,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,未与韩国夫人一起逃跑。但找到圣人之后,崔峋还是选择返回长安,一是忠于圣人,二是与妻子团聚。 彼此有颇良好的关系,薛白还让杨玉瑶提前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