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满唐华彩 第935节 (第2/2页)
道。”李俶拍了拍他的肩,道:“我知你是想以大局为重,可你知道如今祖宗留下的社稷已经随时有被人篡夺颠覆的可能吗?” 李倓无言以对。 李俶道:“唯今之计,只盼太上皇能早日醒悟,不再受薛白蒙蔽。” “那,真不会劫掳长安?” “你还不信我吗?”李俶道,“从小到大,我何曾骗过你?” “信阿兄。” 兄弟二人谈罢此事,李倓离开。 李俶目送了他的背影,转身往叶护太子的住处而去。 才到地方,进了门,他便听得有人唤道:“阿兄!” 李俶转头看去,只见是叶护太子正向他赶来,他遂展露出一个笑容,道:“我还担心你一觉醒来,忘了我这个阿兄。” “不会忘!” 叶护太子上前,亲热地揽住李俶,道:“我有一个异母弟,名叫‘移地健’,他虽然是我的兄弟,其实一直想害死我。但我与阿兄你,虽然是昨夜才结拜的兄弟,但情谊却比真兄弟还要亲!” 李俶沉默片刻,拍了拍叶护太子的背。 “我也是。” “阿兄放心,我马上就回郁督军山点齐兵马,助你登位。” “好兄弟……” *** 蜀郡。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,仰起头,舒心地叹息一声,喃喃道:“你说过,想为朕生个孩子。” 范女愣了愣,想起了一些往事……她其实努力过的,有次,趁着太极宫春宴,把薛白偷偷召到了面前。 “奴家没用,让圣人失望了。” “不,还不晚。”李隆基喃喃道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 他近来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想要再有一个子女,虽然他已有上百个了。现在他要的不是传承,而是证明自己。 范女遂作出大喜的样子,盈盈拜倒,道:“谢陛下圣典。” “告诉朕,你在灵武所见所闻,李亨登基时,是否很庆幸朕驾崩了。” “奴家一直被拘着,并不知晓太多。”范女道,“只是,忠王给陛下起了庙号。” “哦?是什么?” 此事很晦气,别的人一直都避讳着,不敢与李隆基说。但范女不一样,是枕边人,可以私下里悄悄说。 “奴家也不懂那些是何意,听到了什么便直说,请圣人恕罪。” “说吧。”李隆基也很好奇,自己身后会是怎样的庙号。 “代……代宗。”范女小声道:“他们说,圣人于大唐之功绩,如汉武帝之于大汉。汉武帝庙号世宗,故圣人也该如此,但避太宗皇帝名讳,可庙号代宗。” 这是非常高的庙号了,可李隆基却微微皱眉,冷笑了一声。 他一向不喜欢别人拿汉武帝和他比,因为朝臣总是喜欢拿汉武帝晚年逼死了太子刘据之事来劝谏他,让他十分厌恶。且他认为,汉武帝的功绩不足以与他媲美。 “李亨还是想要讥朕对他严厉了,他也就这点出息了。” 范女道:“忠王没有同意用‘代’字,他说陛下文治武功,唯有‘景’、‘宣’、‘圣’这般的庙号可彰显,只是……那些官员们不肯,忠王亦无可奈何,因此,暂时搁置了此事。” 李隆基淡淡道:“朕犹健在,他敢给朕上庙号。” 话虽这般说,他还是能感受到一丝丝李亨对他的孝意。他心底其实知道,从身后名这件事看,李亨还是维护着他的功绩的。 “后来如何,奴家就不知了。” 范女其实无所谓要给谁说好话,如今已是只为自己而活。李亨许诺了她许多好处;而那边,薛白上次拒绝了她,在陈仓时救走了杨玉环却也没救她,原本的恩情终于成了淡淡的怨,但这也不重要了,往后也没再见的可能。 “拟用的是哪个?”李隆基心中喃喃自语着,依旧好奇。 没两日,长安来的诸王、大臣们都到了。 益州城因此终于有了“南京”的气派。 李隆基很高兴,一日内分别接见了许多人。待见到韦见素,他十分惊讶,本以为李琮会任韦见素为相的,不由大为夸赞。 “朕曾梦到跌倒后被孝子扶起,高力士说,见到一身素衣的孝子是‘见素’啊,你果然忠心。朕等着你扶朕再造盛世。” 总之,有了韦见素这样忠诚能干的大臣,南京的政务便稳了。 之后,说起长安之事,听闻叛乱将要平定,李隆基目露沉思之色,恢复了天子的深沉,心思难测。 闲聊时,他也与韦见素说起如今还在灵武的一些大臣,猜测谁听说圣驾在蜀郡后会赶过来。 “房琯素有忠直之名,必当先至。”韦见素道,“张垍虽属连戚,几至拜相而失之交臂,必不来。” 李隆基摇摇头道:“不见得,朕之贤婿,世受国恩,岂能不来?” 韦见素了解张垍其人,不认为对方还会到蜀郡来趟浑水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