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满唐华彩 第953节 (第1/2页)
*** 樊牢是一个颇有勇武、且义气深重的游侠好汉,跟随薛白多年,如今官位权职都已不低。 但他始终不认为自己能成为一个名将,因为他亲眼见过真正的名将是怎么落败的。 平叛初期,当薛白还在河北挣扎,樊牢曾援守洛阳,随着高仙芝接连败退,含嘉仓无粮,说好的赏赐发不下去,士卒们鱼龙混杂怨声载道,东都官员各怀心思……终于,他们退到了潼关,圣人派宦官吴元孜来斩杀高仙芝。 于是,樊牢与偃师县丞颜春卿一起为高仙芝奔走,他们去求见了彼时在哥舒翰军中任行军司马的颜真卿,试图请哥舒翰出面拦下吴元孜,再上表求情。 然而,他们还在商议,便听到了潼关城头上刑场上高仙芝的悲呼,以及安西士卒们的怒吼。 “长安日远,谒见无由,潼关路遥,陈情不暇……” “冤枉!” “冤枉!” 在洛阳招募的兵士们说高仙芝克扣赏赐,可高仙芝带回来的亲兵们却不依,激愤之下竟是杀上城头,直冲到吴元孜身前。 樊牢登上城头时,见到的便是那样的乱象。他心中对昏庸的圣人已经失望至极,乐得看安西士卒们杀掉宦员、救走高仙芝。 然而,正在此时,颜真卿却是喝令“住手”,并要求樊牢去拦住安西士卒,之后说了一番话。 “你等糊涂!今日杀中使、救高将军,逞一时之快,那哥舒将军是放你等出城不放?若不放,你等必死。若放,朝廷降罪于他,则潼关必破,你等便没有妻子儿女在关中吗?!” 一番话,瑟瑟发抖的吴元孜终于看到了求生的希望,连连称是。颜真卿便将诸士卒赶下城头,表示既往不咎。 也就是在此时,一个年轻的安西士卒站了出来,道:“我愿代节帅死!” “你代不了。”吴元孜指着他,尖声道,“我奉诏前来,必是要带高仙芝的头颅回京。” 那士卒不理,拿出匕首便在脸上狠狠划了一刀,鲜血直流,又道:“我愿代节帅死!” “你!”吴元孜连忙看向颜真卿,道:“颜司马,还不处置了这贼子?” “张光晟,你退下。”高仙芝喝道。 “我愿代节帅死。” 一刀又一刀,那名叫张光晟的士卒接连划了二十余刀,把自己的脸划得血肉模糊,吓得吴元孜胆战心惊,也使得颜真卿、樊牢等人动容。 “颜司马,你说句话啊。” 颜真卿长叹一声,道:“就请中使回长安以后说,高仙芝无颜面圣,割面谢罪了吧。” 是日,随着吴元孜一声“斩”,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从潼关城垛处落下,掉在沙地当中,滚了滚。 高仙芝手持一把匕首,指向他那张以俊美著称的脸,一刀、一刀……直到把自己割得形如鬼魅。吴元孜确认不会有人能认出他,方才敢放他离开。 “今割面以谢陛下。” 高仙芝喃喃了一句,从张光晟的尸体里掏出一枚安西军的牒牌。 从此,他便成了张光晟。 *** 武就听罢樊牢的述说,先是不信,再看了看面前的张光晟,恍若梦中。 他在马前拜倒下来,道:“若封节帅得知此事,一定会欣喜若狂的,还有李嗣业,他若是再见了节帅,都不知能喜成什么样。” “你呢?”张光晟问道。 “自是欣喜。” “你想平定贼寇,还是想立拥立之功?”张光晟再次问道,语气有些冷峻。 面对当年在西域的同袍,他并不显得热情,反而有些提防之意。他并不在乎是哪个皇子夺得皇位,他只在乎自己没守住洛阳,就必须马踏范阳、平定贼寇,赢回失去的尊严。 守住长安的庆王,自然比逃到朔方的忠王要合他的心意。 薛白冷眼旁观着,等着武就的反应。 于薛白而言,张光晟是他一张很大的底牌,不仅是勇猛善战,能独挡一面,还有着相当高的威望。他正是派他到上党,说服了曾经在他麾下的安西军名将程昂,让程昂出兵河北,逼走安庆绪。 之所以敢奇袭凤翔,也正是因为有这个曾经奇袭小勃律的一代名将。 绕道九成宫、绕道陇州、冒充安西军,这种种主意在薛白看来是太过冒险的,反而是张光晟一心要复刻他在西域的辉煌,强烈怂恿薛白这么做。今日这一千人,恰似当年攻阿弩越城的席元庆兵马。 当然,有一个看似更便利的办法,就是让张光晟直接去见封常清、李嗣业,也许能说服他们反戈。但只是也许,毕竟个人之间的关系再好,未必能左右大事上的决定。这些年,他们都已见识过太多为了权力的背叛。 眼下连能否说服武就都不好说。 许久,武就终于应道:“愿随节帅效犬马之劳。” 当年他曾替安西军招募薛白,如今,他们终于可以并肩作战了。 于是,队伍继续押着粮草往西京凤翔而去。 *** 凤翔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