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满唐华彩 第1012节 (第1/2页)
他就站在那,看着这残忍的画面,仿佛透过它看到了更残忍的乱世,于是喃喃自语了一句。 “该结束了。” 但还有最后一战,在滹沱河畔,两军主力正在对决,封常清必须尽快率军支援,一举击败史思明,彻底结束这沧海横流的乱世。 第529章 主战场 滹沱河上,不时有尸体漂过。 唐军与燕军已在此鏖战了三日,把河畔的泥地染得一片腥红。 表面上看,这次史思明指挥得很好,面对郭子仪、李光弼两大名将的攻势,不仅未落下风,还常常逼得唐军主动收兵。 若非唐军在阵线上布置了许多火药,几次重挫燕军,他也许已经大胜了还未可知。 可事实上,封常清攻破雄武城的消息已经传来了,史思明私心里知道,唐军虽摆出决战的势态,却根本不愿付出伤亡,目的就是故意把他的主力牵制在这里,等待两面夹击。 他心里已经非常焦急了,表面上却不动声色。 局面很糟,但并非完全没有机会。 可以打一个时间差。 唐军诸将现在正自以为计成,等着封常清来前后夹击。可若是在这之前,史思明先给唐军致命一击,便可出其不意,绝地逢生。 他的杀招,是契丹援兵。 这是一支在唐军预料之外的兵马,已在滹沱河下游渡过了河。 “——” 滹沱河南岸,李怀秀勒住战马,等待着前方的哨马回报。 他其实很讨厌别人叫他的汉名“李怀秀”,他真正的名字是迪辇组里,汉名只是当年为了迎合唐主而一时委曲求全之策而已。 后来他杀公主、反唐,与安禄山多次作战,互有胜败,之后在土护真河大败了安禄山,杀得唐军丢盔卸甲。 在他看来,安禄山这样的平庸将领都能攻下洛阳,几乎灭唐。那他应该也可以,只是如今契丹还弱小,需要谋求机会壮大。 接受史思明的重礼,帮助其削弱唐廷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。 契丹必将兴起,这是他一生的志向。 “可汗!” 前方有哨马回奔,禀道:“唐军大营就在十里外,营中竖‘雍王’旗帜,唐军哨马也已发现了我等。” 李怀秀问道:“唐、燕战况如何了?” “还在滹沱河大战,主力尽出!” 消息打探完备了,李怀秀立即就下令出击。 契丹骑兵这一路而来也没带辎重,先是由史思明供给,又凭手中的弓刀抢掳补给,马匹却带得很多,几乎是一人四马,全速行军,速度极快。 战略目的也很简单,或猛攻唐军主力腹背,或踏破唐军大营,擒其雍王,烧其补给,无论如何,其主力都会崩溃。 骏马撒蹄狂奔,大地都在为之颤抖。 *** 唐军如今有两个营地,一个在滹沱河南岸,称为南大营,隔着浮桥,还有個北营。 这本是不利的地形,每日进攻、收兵都需要涉河,容易被半渡而击,物资运输也麻烦。 但两个营盘控制住了滹沱河,切断了战场,限制了范阳骑兵的诸多战术发挥,还能引得史思明每日来与他们决战,而他们每次收兵都能使叛军无法从两侧包抄。 叛军若想涉水攻打,就只能下马,被营中的唐军以石砲、箭矢攻击。 史思明其实也尝试过用地形取胜,他命人到上游去封堵滹沱河,试图放水冲唐军大营,可人还未到,便遇到了伏兵。 他又命人制造了许多小船,装满稻草点燃,顺河水而下,希望能撞毁唐军的浮桥,断开两个营地之间的相互支援,结果,李光弼率兵以百尺长竿制成铁叉,顶住了叛军的火船。 这日,南大营。 薛白并没有跟着去临阵指挥。而是留在营内安排后勤、慰问伤兵。 他虽没有像吴起一样为伤者吸吮伤口,可此番北伐所做所为,也在军中招揽了许多人心。 只能做到如此地步了,郭子仪、李光弼并不愿让他立下更大的战功,以免声望无法撼动,薛白也懂得见好就收。 他才与一个伤兵说过话,转过头,发现浑瑊脸上带着讥笑之色,便在出营后问道:“怎么?为何发笑?” “末将笑雍王为谋权势,钻营太过。”浑瑊倒也实诚。 薛白不以为忤,道:“我既非虚情假意,无愧于天地。” “可雍王若思忠孝,就该报恩天子。”浑瑊道:“圣人为你平反冤案,视你为义子抚养,你如何忍心夺太子的储位?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