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满唐华彩 第1015节 (第2/2页)
“万人敌!万人敌!” 待押了李怀秀回营,大营中欢呼声阵阵,浑瑊终于也如李晟一般,年纪轻轻就夺得了万人敌的称号。 各将领凡是归营奏事,无不询问“雍王麾下的猛将浑瑊是那个?” 军中同袍们围着他不停夸耀、请教,声音就没有中断过。 “你们不知契丹突然杀来,大军差点就战败了,浑瑊一人杀入万骑之中……” 一直热闹到了天明,浑瑊忽然发现薛白在听了一桩汇报之后面露忧色,连忙跑上前待命。 “雍王,末将还能战。” “并无战事,且去歇着吧。” 浑瑊觉得这不是军令,也不去歇,依旧立在旁边待命。他此时正兴奋着,如何睡得着? 听了一会,他方知是如何回事。 原来是雍王认祖归宗前的那个弟弟薛崭,不听军令,擅自跑去追击史思明,一夜了还未归来,恐怕是凶多吉少了。 此事让李光弼军中各级将领都很难办,记功也不是,记过也不是。 薛白的表态则有些不近人情,让军中依军法处置便是,因薛崭不听军令,若二日不归,就依逃兵来办。 浑瑊见此情形,心中的兴奋感顿时就消了许多。 他虽立了大功,可雍王却在这一战中损失了一个至亲兄弟,而且,非但不能追赏战功,还得问罪。 当日,唐军忙着收拾战场、清点战果,各路追击的兵马相继归营。 因郭子仪的有效指挥,逃散的叛军对周遭的侵扰被降到了最低。 至此,一场持续了快两年的叛乱几乎要被平定了。 说是几乎,乃因它确实还存在着一些变数,比如营州还未归降,假设史思明逃回营州,未必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。 又忙了一夜,缴获的军器盔甲相继清点入库,俘虏也安置妥当。 北营,郭子仪终于得空,与李光弼见面商谈。 “此战雍王是首功,此事只怕是否认不了啊。” 李光弼道:“平叛大计由雍王所定夺,封常清千里奔袭出于雍王首肯并向朝廷担保,再加上大破契丹援军之功,担得了首功。” 郭子仪无奈道:“他帐下擒来的那位契丹可汗,比得来你我俘虏的万人。” “是想说献俘一事?” “不错,若是献俘,则其威名天下皆……” 话才说到一半,帐外忽有了大动静。 郭子仪为人警觉,当即停下议论,掀帘而出,去看发生了什么。 “何事喧哗?” “节帅,擒住史思明了!” “真的?” 郭子仪对擒杀史思明并不抱期待,作为三军统帅,他更重视的还是大局,而不是贼首一人的性命。且他知道史思明为人狡黠,军中骏马又多,每次大败都能逃走。 当然,若能擒住史思明,自然是天大的好事。 向圣人、百官、天下人禀明功劳时,他们可不是每个人都懂大局的,看的就是贼首伏诛了没有。 “当是真的!” “人在何处?” 郭子仪迈步就要去看史思明,却听到了一个让他十分意外的回答。 “报节帅,贼首在南大营,雍王帐下。” “怎么会到河那边去了?”郭子仪哑然失笑,“老夫亲眼看到贼首向北逃了,莫非擒了个假的来报我?” “是薛崭擒回了史思明,因归营时被旁人拦了,他一气之下,押着人去见了雍王。” 郭子仪默然半晌,回过头与李光弼对视了一眼,眼神中有惊讶,也有无奈。 这一战,竟是两大战果都归了雍王不成? *** 薛白端坐于上首,从容不迫地饮了一口水。 帐中,被五花大绑的两个俘虏正在大眼瞪小眼。 李怀秀一见到史思明就发了怒,破口大骂。 “废物,我早该知你是废物!当年我大败安禄山杀得你丢盔弃甲,只身躲入山谷。悔不该听你这手下败将之言,兴兵入唐……雍王殿下,都是史思明欺骗了我啊,其实我是大唐的忠臣!” 这般一宣泄,都不必查验,便知这史思明就是真的。 浑瑊见状,目光便落在史思明身上,没有移开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