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满唐华彩 第1045节 (第2/2页)
才舒了一口气。 长安虽好,这温柔乡却让他感到无比的危险。 还未走出平康坊,危险就来了。 伴随着盔甲的铿锵作响,以及急促的马蹄声、脚步声,一队金吾卫执着火把迅速包围了他们。 “何人犯禁?!” “我等乃永王兵将!” 季广琛就着火把的光亮看去,见那是全副武装的金吾卫,当即警惕起来。 李璘进了长安之后当然曾试图控制长安防备,可惜,他没敢与禁军开战,而是在韦见素的调解下,双方作了约定,由李璘的兵马防备外城与皇城,禁军只负责宫城,这也是季广琛与其部将敢于无拘无束在长安城行走的原因。 可事实上,李璘的军队既无经验,也没有良好的指挥,做不到完全布防。这么多天以来之所以不曾出事,全凭禁军自觉。 今夜出现的这些金吾卫,也不知是投靠了李璘被安排过来,还是逾越到了他们的地盘来。 假设此时动手,是能够围杀季广琛的。 “平康坊该由永王兵马守备。”季广琛道,“你等为何在此?” “无人巡夜,出了盗贼、或走了水怎么办?把夜间行走的文书拿来!” 那金吾卫将领说话时,麾下士卒已迅速围绕着季广琛等人跑动,将他们包围了起来。 季广琛见对方杀意已现,手按在了刀柄上,随时准备动手,拼死一搏,同时让麾下拿出文书假装应付。 然而,对方核验了文书之后,竟是点点头,道:“还真有夜里行走文书。” 说罢竟是一声令下,带着士卒流水般哗啦啦而去。 季广琛有些懵,接着十分庆幸,他知方才那种情况一旦动起手来,他活下来的机会极为渺茫。 所幸,长安城还有秩序。 作为一个反贼,也唯有这次突然处于弱者的立场,他才深深感到秩序的可贵。 回到暂驻之处,季广琛关上门,转头看向那些脚步虚浮的部将们,心想,永王让自己率领这些人去刺杀雍王,与送死又有何异? 论战绩,永王比起雍王,本就差得太多。原本他还以为雍王坐镇范阳、心存割据,这会是永王的机会,没想到永王一叛,雍王第一时间就代表朝廷讨伐,还拿下了江陵,断绝了他们的后路。 如此一来,还有甚负隅顽抗的必要? “我与诸位追随永王,意在扫清奸宦、匡扶社稷。若此前奉太上皇旨意,大事可成,奈何永王一心登基,引得诸路勤王兵马围攻,使我等名列于叛逆,你们觉得对得起子孙后代吗?” 季广琛说着,手再次按在了刀上,只等有人反对就动手除掉,此时看了一圈,却发现众人都面面相觑,并没有反对的意思。 他遂继续道:“我打算投奔雍王,谋一番前程,诸君以为如何?” 之所以他选择薛白,而非郭子仪,求的还是更大的利益。 如今去投奔郭子仪虽然稳妥,却会错失一个很可能是从龙之功的大好机会。 “将军。”当即有人开口,提出了意见,“自古以来投诚都得有所表态,我等若是两手空空地归顺,又何谈前程?” “依你之意呢?” “将军何不杀了永王?提永王的首级投奔雍王,如此才算立有大功,带我等共享富贵。” 季广琛有些犹豫,一只手抚着下巴,来回走动,思考着,然后走到方才说话的人身后,拍了拍他的肩膀。 “你说的有道理啊。” 忽然,季广琛一手掐住那部将的脖子,一手拔出匕首,猛扎了几下。 “噗噗噗。” 鲜血飞溅的同时,季广琛的后半句话才说了出来。 “我为你等谋后路,却不敢忘永王于我等之大恩,若恩将仇报,今日我杀得了永王,来日你必杀我!” 说着,季广琛抛下了手中的尸体,已满脸鲜血。 他向众人又道:“自古忠义难两全,我欲投雍王以保众弟兄性命、以全对社稷之忠诚。实不忍杀永王,盼不毁昔日之恩义,诸位以为可否?” “我等必追随将军!” “好!” 季广琛遂与诸人歃血为盟,然后各自联络部众,准备迎雍王入城。 *** 当夜,李璘辗转难眠。 他不明白为何薛白攻克江陵、兵抵长安的消息一送到,不论是他麾下的部将还是朝堂的官员们就立即转变了态度,难道他比薛白差很多吗?是个人魅力、执政才能,或是指挥水平上的差别? 李璘不认为自己有比薛白差多少,认为主要是气势还未打出来,只等拿了薛白的人头震慑朝野,局面就会大不相同。 “大王,有急事!” 门外忽然响起了惊呼声,李璘不由在想是否季广琛已然办成了。 他起身开了门,果然听到了季广琛的消息。 “季将军率部叛乱,现已派人去迎雍王入城了!” “什么?这该死的狗杀才!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