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满唐华彩 第1079节 (第2/2页)
才,为何如此想不开,要钻牛角尖?” 杨炎愣了愣,道:“不知殿下所言何事?” “命你查抄寺产,你却故意办出谋逆大案,恫吓朝臣,激化局势,知罪吗?” “下官不曾如此。”杨炎道:“大慈恩寺谋逆案,乃金吾卫、京兆府所办。至于说下官恫吓朝臣,下官不过奉命查长安寺庙田产与朝臣之间的关联,下官不知罪。” 薛白像是拿他没办法,笑了笑,道:“你这是欺我没有证据啊。” “下官不敢,下官只是据实而述。” “那你两次借着查案之名去见忠王李亨,也是一心公事吗?” “下官听闻忠王一向信佛,怀疑他与谋逆案有关,遂前往问话。”杨炎说着,犹豫了片刻,道:“此事,下官出发前已禀明过元公,本以为殿下知晓。” “是啊,元载一心想办桩大案,立大功劳。你说要查李亨,他自是无不应允,想必还褒扬了你。” “是。”事到如今,杨炎依旧不慌,从容应对道:“忠王府中确实有一尊佛像,但下官并未搜到其他与谋逆案相关的证据,故而无功而返。” “我说过,让元载不必再查何人谋逆,专心田亩、人口,是他不听,还是你不听?” “此事是下官的错。” 杨炎虽这么说,可表现出的坦然态度却能说明元载还是暗示他继续追查谋逆案了。 他没有留下任何破绽,从始至终都镇定异常。 若薛白是想要试探他,也该到此为止了,接下来或许还可以继续重用他。 然而,薛白随手把一叠文书丢在了杨炎面前。 “自己看吧,这些是你与李亨的对话吗?” 杨炎拾起文书一看,只一眼,整个人就僵在了那里。 他不明白,自己去见李亨,商谈时根本没有旁人在场,为何两人的对话会被一句一句记录下来,摆在薛白的案头? 除非是李亨身边极信任之人背叛了。 如此悬殊的手段对比,终于让杨炎的眼神变了,显出了怖惧之色。 “这就是你的选择?不问是非强弱,只管‘恩必报、债必偿’?”薛白道:“你以为挑动了朝臣们的情绪就能对付我?这次能得多少田地、人口,你最清楚,那我问你,若我把这些钱粮赏赐给长安守军,你们还有赢面吗?” 第564章 又见和离 院门上的红漆已斑驳,与墙边的青苔相印。这样的红门一扇又一扇,近的大,远的小,在阳光的照耀下有种古朴的质感。 李亨坐在石阶上,静候着最远处的红门传来动静。 他这一生习惯了等待,虽然每次等到的都是坏的结果。 “还在看啊,但哪怕那些人成功了,不过是请太上皇重掌朝政,于你我有何好处呢?”张汀走到了李亨身后。 “总比现在有机会,至少,你能再陪他打打骨牌。” 李亨握住了张汀放在他肩上的手,拍了拍,以教诲的口吻道:“你没有以前敏锐了。” 今日他侃侃而谈的时候,张汀只是听着,不像以前能反过来给他很多的建议与启发。 “近来,我的心思都在佋儿身上。”张汀道,“他病成这样,我哪还顾得上别的?” “这次能不能成,关键看能否拉拢到禁军。”李亨的目光没有移开,喃喃道:“串联朝臣很容易,现在禁佛,朝臣都感到恐慌,希望停下来。可这些人的立场变得是最快的,也许被一吓唬就变了。我在禁军之中有些威望,若能让我见一些人,胜算不小。” 他分析了很多,预测着局势的发展,带着向往与期待。 渐渐地,天黑了下来,远处传来了暮鼓声。 “不急,机会往往出现在夜里。”李亨道。 果然,那红色的院门被打开,有宫人缓缓过来,李亨大喜,期待地站起身。 可那宫人却是走到张汀面前,行了礼,也不说话。 张汀波澜不惊,道:“随我来。” “喏。” “等等。”李亨愕然道:“她要带你去哪?” “佋儿病了,我带他去看大夫。” “病了?”李亨道:“何时病了?” 听他这么一说,张汀脸上不由泛起了嘲讽的笑容,道:“是啊,你不知道他病了,怪我没说过。” “是我太急了。” 李亨立即反应过来,上前两步附在她耳边道:“你知道的,很快,我们就可以给他请御医,以名贵药材进补,你别急。” 张汀打量着他,好一会,忽道:“你也没有以前敏锐了。” 李亨先是没反应过来她这话是什么意思,再一琢磨才意识到不对,转过头愣愣看着她,问道:“我漏了什么吗?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