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满唐华彩 第1152节 (第3/3页)
上没有多余的佩饰,但腰间的玉佩色泽纯正,雕工精细,乃是上品中的上品。 此人家境不凡,谈吐却很好,显然是出身名门世家,他说过话,手一抬,那小厮便点头哈腰应下,也不真伸手要钱,只道:“那就记在崔郎的帐上。” “好。” “不用了。”杜五郎道:“怎好劳你破费,我来买便是。” “兄台不必客气,钱财乃俗物,多谈便落了下乘。”年轻人笑着摆摆手,问道:“兄台是长安来的?” “是啊,我的口音这般明显吗?” “如今天子东幸,必然有不少达官贵胄到东都,我怕这店家死缠烂打,无意中得罪了人。” 杜五郎道:“原来你是因此才出头,倒是心善。可我看着像是会为这点事不高兴的人吗?” “兄台荣辱不惊,身份不凡却能于市井间安之若素,一看便是了不得的人物。” “你如何知晓?”杜五郎大为吃惊,“我的气质这么明显吗?” 他还以为会听到什么了不得的回答,结果那年轻人笑道:“早前,我观御驾进城,在队伍中见到兄台了。” “啊?原来如此。” 杜五郎回想了一下,自己因为带女儿玩,进城里落在了后面,倒也没关系,便道:“哦,我家里是当官的,小官,我就是个游手好闲的官宦子弟。” “安平人,崔洞,字明晰。”年轻人叉手行了一礼,自我介绍道,“我在家族中排第三十九,兄台唤我崔三十九也可,唤我明晰也可。” 杜五郎有些下不来台,只好道:“京兆,吉……吉绩,你唤我吉五郎就好。” 他拱拱手,想要转身离开,崔洞却已在他的座位对面坐下,让人又上了一壶上好的酒。 “吉兄一定是觉得此间的戏唱得一般吧?” 杜五郎道:“倒也不是,只是花钱买花,买的是份虚荣,我觉得不实在。” 崔洞拍手道:“吉兄看得通透啊,世人忙忙碌碌,求功业、求富贵,总是想证明自己比人强,可浮生几何,全浪费在经济仕途上,未免太可惜了。” 这话,让杜五郎顿生觅得知音之感,遂与他渐渐聊起天来,两人倒也十分投机。 *** 数日后,杜五郎与崔洞已是十分交好的朋友了,两人都喜欢游山玩水,崔洞便邀杜五郎到寿安县的崔家别业去做客,顺带一游那附近的香鹿山、昌谷等地。 别业位于县城南的锦屏山,抬头看去,能看到十二座山峰宛若锦锻凌空垂挂,十分壮观。 崔洞与杜五郎并辔而行,侃侃而谈,道:“武后当年也曾入过此地,这‘锦屏’二字便是她赐的名字。” “真是倚山傍水,真是好地方。”杜五郎道:“还要多久才到你家的别业?” “早已到了。”崔洞转身一指,也不知是指向哪里,道:“从半个时辰前我们就进入了锦屏别业。” “好吧。” 又骑了半个时辰,他们终于进到了在山脚下的一片大宅院。 入了门,赫然就看到武则天亲笔赐下的“锦屏奇观”四个大字。 之后杜五郎与家中下人闲聊,才知道崔洞的曾祖父乃是初唐的名臣崔行功,曾随魏征编写《四部群书》。 崔洞家里属于博陵崔氏大房,原本是还要更加显赫。只是经过了大唐几代皇帝的刻意打压,如今已行事十分低调。 原来,那“锦屏奇观”四个字看似表达了武则天的赞叹之意,其实当时是用这四个字划走了崔家在寿安县一半的田地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