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70章 (第2/2页)
容易背锅。一腔热忱抱负贴冷屁股,事情办不好还得被当成替罪羊出来挨训。 这不叫活血,这叫死水。 木玄澜赶在被皇上安排前就请辞归家守孝了。据木玄澜所言,第二十七部 该办之事已尽数办完。京城与他再无瓜葛,皇上也与他恩怨两隔。这封字条便是他最后一封字条。 这点景霖倒没多上心。木玄澜本来也不是他的人,何去何从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。 他只是在叹息。 这个皇城,究竟什么时候会彻底败在淮王手上。 淮王难道不知道此举会招来众多非议吗?就算是寻常客栈里的书生侠客闲聊两句,也该知道淮王这是一刀切了淮国的大动脉。 前几日皇上亲临看他被斩首,太尉与御史大夫上门伸冤。随后便是他和御史大夫被贬,太尉调离远京。 是个人都知道皇上和臣子已经生隙了。皇上生气,后果十分严重。 可能皇上就是想摆这个架子吧,以彰显他一身的威仪。 真是傻透了。 这样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。 太尉和御史大人出面是为了什么?伸冤。全城百姓都知道了,他是真的有冤情,不能死,这事是皇上错了。 皇上最后也承认了,并且放了他一马。 ——这事就是这么板上钉钉了。是皇上一时不察,给景相定下了莫须有的罪名。皇上知错能改。 可是皇上转头就将他贬了,还是从最高位,贬到最低位。 百姓不会想皇上秉公执法,英明神武端庄大气,而是会暗搓搓的说皇上脑子是不是又昏过了头。 随后不久,皇上竟然又把御史大夫贬了。 百姓不会想皇上这是杀伐果断,气势滔天,而是会怀疑凭皇上这个脑子,究竟是怎么坐上皇位的。 最后,皇上甚至还把太尉调走了。 这下完了,一手好牌被皇上打的稀烂。 原先几年,是一直有景霖替皇上背锅。皇上聪明才智,皇上慧眼如炬,皇上赏罚分明。景霖谄媚挟主,景霖祸国殃民,景霖阴狠毒辣。 如此,即便朝中发生什么事,永远都是他的错。皇上没错,皇上唯一做错的就是容忍景霖这么个奸臣在身侧。 景霖背了这么多年的黑锅,要说没气那肯定是假的。谁傻了吧唧的凑到人群面前被人指着脊梁骨骂?可是那可是皇上,皇上是国君,是一个国家的排面,是百姓心中的主心骨。 要是让百姓知道他们的主心骨就是这么个货色,这要他们怎么活? 景霖挡了这么久,可奈何扛不住皇上一直作。百官弹劾,央国谈判。纸包不住火,那时候皇上的昏庸就已经传到敌国去了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