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九十八章:趋利避害,念旧思情 (第1/2页)
六房制度孟庆岩是知道的,只是这个“商业房”闻所未闻,难不成又是陈三郎的独创? 这个年轻得过分的陈状元向来爱弄些新奇的东西,譬如在雍州开始推广施行的分田制就非常胆大,甚至可以说骇人听闻,千百年来,从来未有过的事。历朝历代,不管是谁把持权柄,第一时间就是把众多土地收拢在自家手里,哪会分给平民百姓? 在不少人看来,这样的政令简直是胡闹! 然而正是这样的胡闹,让原本饱受劫难、元气大伤的雍州大地重新焕发了生机。孟庆岩回到州郡后,曾四下走动过,所见所闻,都是一片积极热闹的气象,堪称惊奇。 毕竟陈三郎入主州郡才多久的事? 也许,除了分田制外,更无别的方法能够如此有效地调动所有民众的热情和希望了! 陈三郎大胆而行,反而闯出了一条生路,这也侧面证明他根本不是个拘泥守旧的人。 所以现在弄出个商业房来,也就顺理成章。 商业房,顾名思义,刚才陈三郎也说了,这一房专门负责生意来往,买卖收购,简直是替孟家量身定做的一般。 这,正是陈三郎面对孟家所给予出的条件和态度。条件不错,态度也好。 孟庆岩舔了舔嘴唇,问出最关心的事:“陈大人,我想问下这个商业房跟六房之间是如何安排的?” 陈三郎呵呵一笑:“你放心,商业房等于是第七房,基本独立,属于平等关系。” 这一下就清晰了,其实在朝廷制度中,也有专门做买卖的官员,有官职在身,负责采购销售等。但他们的官职向来不高,地位也不高,像陈三郎这般直接设立一房,与吏房户房等相提并论的,难以想象。 毕竟,在这个时代,商人的身份地位要低于农民,即使有钱,也只能藏身而行,还是近数十年来开通了些,商人们才能穿上绫罗绸缎。 孟庆岩想着前景,就不禁有些激动,不过他到底不是寻常人士,慢慢冷静下来:陈三郎目前在雍州,一州刺史是没跑的了,已成既定事实。关键在于,天下时势究竟会如何发展变动,陈三郎是否能守住雍州…… 这些,才是最重要的事。但这些事轮不到孟庆岩来思虑,那得整个孟家的核心人员来商议,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。 想到这,他干咳一声:“陈大人,这些话我会一字不漏地禀告我家老爷的。” 陈三郎点点头,道:“孟管家,我还有一言相告。” “请赐教。” 孟庆岩态度非常恭敬。 “商人本性所然,擅于趋利避害;但若有决定,便该有但当。” 孟庆岩听毕,心中一凛,忙道:“大人放心,孟家明白的。” 陈三郎一行在庄园中吃了午饭,然后告辞,但并未立刻回城,而是另有去处——还是陆景搭的线,引荐些人物来见。 陈三郎无所谓,既能出行散心,又能发掘些人才来用,何乐不为。 …… 逍遥富道再见到张元初时感觉很爽,就像大暑天喝了一大杯冰水般,透心凉爽,意气飞扬起来。 当日张元初跟随大部队经过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