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许春天知道_第4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44节 (第1/2页)

    “下周。”

    “去多久啊?”

    “两到三个月吧。”

    “你江老师也是够会使唤人的,那么偏远的地方,派谁不行,非要派你去。”

    “是我主动提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爸肯定夸你觉悟高。”

    孟镜年笑一笑,“您就不夸吗?”

    祝春宁也笑了,“我真是说不过你。”

    饭很快好了,大家到餐厅去吃午饭。

    有孟落笛,什么时候都热闹。祝春宁和孟震卿提倡食不言寝不语,但在孙辈身上基本不讲这一套了,听孟落笛讲学校的趣事,祝春宁笑呵呵的,饭都要多吃半碗。

    林檎没什么胃口,但又不好叫人觉得是菜不合口味,因此很努力地塞了一碗饭,直到祝春宁不怎么吃了,也才跟着放了筷子。

    吃完饭,林檎帮忙端碗筷,只端了两个盘子,就被张姨赶出去了。

    祝春宁去洗水果,孟落笛凑了过去,孟镜年洗过手,走到厨房门口,看向林檎,语气寻常地说道:“一一,过来帮我找找书。”

    林檎忙看了看祝春宁,“哦”了一声,跟上前去。

    两人走进书房,孟镜年打开了镶嵌玻璃的书柜门,林檎站在他身旁,隔着一个人距离。

    “……你要去外地了?”林檎低声说。

    “嗯。学校跟l市共建了一个观测基地,需要两个研究员过去帮忙。我原本准备今天见面告诉你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你完全没提过。”

    “因为昨天刚刚确定下来。”

    林檎手指无意识地去拨弄书架上那些贴了索引标签的旧书,“要去三个月吗?”

    “快的话两个月。”

    林檎点了点头,突然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。

    “一一,我……”孟镜年望向她,有点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林檎抬眼看向他,正午的阳光,照得她睫毛也像是金色的,漂亮的如同精灵。

    不是说话的好时机,也觉得现在讲不合适,有点像是电影里的情节,男人要上战场,临别前匆匆表白,逼人做决定。那种情况下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,像一种道德压迫。

    想等外派结束,回来找个不是节日也不是假日的日子,买束花,一起吃顿饭,走在晚风里,认真而郑重地跟她告白。她这样好,值得这样的郑重。

    孟镜年笑说:“中途有任何事情微信上告诉我,我一定赶回来。”

    林檎微笑了一下,说“好”,却把目光垂下去。

    侧面一墙奖状贴到顶,阳光下简直灿烂辉煌,觉得那面墙像要倒下来,压向她,把她肺叶里的空气都压出去。

    所谓“骄兵必败”,从无希望还好,突然有了希望,又被夺走,难过之外,也觉得难堪。

    想到高三那年,在那个雨天她冲动说出喜欢上了一个不可能的人之后,大约过了两周,也是聚餐时,孟镜年宣布说,学校的联合培养名单公示了,他要去德国,大概八月份会出发过去。

    她像是挨了一闷棍。

    现在也有同样的感觉,不过可能跟种疫苗的原理一样,再遇到同样的情况,不再那样不堪一击。

    那时私底下他也跟她说,遇到什么事情,可以微信上找他,远程开解不了的,他会亲自飞回来。

    她相信孟镜年是能说到做到的,他就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。只是他的重情重义,从来不是她要的重情重义。

    那时候他是无意识的,现在却应当是有意识。

    要跟她划清界限了。

    第30章

    大三课程排得不如大二那样密集, 林檎将更多精力投注于副业。

    从前一定要保研本校,现在却觉得未必。未来如果要出国,她目前只有一笔小小存款, 肯定是不够用的。

    以她社交账号的粉丝体量,早就可以接广告了, 也不乏品牌方联系, 但她对这方面一贯谨慎,不是真心用过且觉得好用的东西, 无法违心替人吆喝, 怕赔上自己的口碑。

    怕麻烦,干脆一概不接。

    忙有忙的好处, 至少很多事情不必再去细细咀嚼。

    想想当时也是这么过来的,大一刚开学有军训, 有“百团大战”,有各种新的社交关系等待逐一尝试。

    时间一久, 难过成了一种很深层的东西, 平常生活轻易搅扰不到,也就不觉得难过了。

    孟镜年常给她发微信。

    他拍了那边的照片,平均海拔3000米的一个高原城市, 工作站环境实在简陋, 什么娱乐设施都没有。

    他们两个研究员住一间宿舍, 那边入秋就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