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145节  (第2/2页)
字。    要么是和原身不熟,要么就还有其他的原因,许黟看向这个看似人畜无害的青少年,神色依旧淡淡。    不知是不是因为他的反应,这位冯姜良带笑的脸渐渐的有些发僵,变得不自然了起来。    “你真不记得我了?”他咽了咽唾沫,问道。    许黟盯着他看:“我需要记得你吗?”    第97章    盐亭县说大不大, 说小不小,至今未遇到昔日同窗,对于许黟来讲, 问题不大。    甚至他觉得,不遇到也挺好的。    因而,这个叫冯姜良的想要拉着许黟去旁边的茶肆叙话,被许黟委婉地拒绝了。    “我们难得遇到, 变得这么客气是为何?”冯姜良说完顿了顿, 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向许黟,“你该不会还在记恨我?”    许黟面色不动的看向他, 脑海里飞快地寻找这个人的记忆。    就在这时, 脑海里终于多出一段不属于他的记忆碎片。    他知道这冯姜良是谁了。    说是昔日同窗, 其实两人的交集不深。而他说的记恨一事,也不是什么大事,只是那时原身把家里的物什都抵押到长生库卖了, 但还缺银, 走投无路之下找他借二两银子做买药钱。    但冯姜良面露难色的拒绝了,说他身上没银子,无法借给他。转头,原身就看到他与几家富家子弟在茶楼谈笑风生。    许黟:“……”    他不知道原身如何想的,想来也不是很在意。    要不然就不会把这个人给忘得一干二净了。    许黟不喜这人脸上的惺惺作态,没有打算要和他套近乎的意思。    不过, 这种带着误会的曲解,还是要解释的, 许黟道:“你不愿借钱与我, 是理所当然之事,我为何要记恨你。”    冯姜良:“……”时下的读书人说话, 哪会如此直白的当面讲出来。    更何况是不愿意借钱一事。    冯姜良面色不太好看,神色隐晦地看向许黟,问道:“既是不记恨,为何拒绝我?”    他想从许黟的脸上看到隐忍的情绪,显而易见,许黟的脸上根本没有多余的表情。    难道真的不记恨他?那为何刚才要做出一副不识得他的模样。    冯姜良想着,自从听到许黟不念书的消息,后来他逢人就会感慨一句:“你说他呀……早就不念书了。”以此来表达他的惋惜,便有同窗安慰他,“你担心他如何,反正这样的人,不读书就不读书了嘛。”    可如今看着,许黟过得好似不差?穿的是崭新的衣裳,宽袖缘边拼的是深蓝色织锦波纹袖,头戴宝石蓝头巾,依旧是那个枕经籍书的形象。    冯姜良关心地问:“许黟,你这些日子过得好不好?”    许黟眼睑轻抬,对于他的话根本没放心里:“嗯,挺好。”    “那你……”冯姜良想问许黟以后是什么打算。    就见许黟的注意力转移到别处,落到旁边不远的小摊上面。    许黟朝着小摊过去,蹲下身,拿着小摊摆放着的小罐子打量起来。这是有名的短束颈宋罐,敞口圆肩,腹向下渐收,线条简单优美,上下不同颜色,底部带有一圈黄釉,可见烧制陶罐的师傅审美在线。    卖陶罐的老汉看到他瞧得仔细,笑呵呵的喊道:“小官人可是看中这陶罐了?我这罐子用的是上好的陶泥烧制,用几代人都不坏的嘞。”    说完,他看许黟摸着上面的纹路,又高兴地介绍道,“上面的黄釉,遇火不变色,不但能用来装粮,哪怕是熬煮吃食也是好的。”    陶罐不像别的物什,用得好的,是可以流传数十代,几百年都能继续用的。    这个摊主卖的陶罐,不管是样式还是质量,都要远比其他寻常的陶罐要好。    许黟心动地问他价格几许。    “这大的是五十文钱,小的是二十文钱。”摊主道。    这时,跟着过来的冯姜良突然出声:“这价可不便宜,许黟你要买吗?”    他意有所指,摊主闻言也看向许黟。    许黟道:“要买几个回去。”    “……”冯姜良再次愣住。    怎么与他想的不一样了,以前许黟买东西都爱讨价还价,丝毫不像是斯文的读书人,更是有辱斯文,回家后还会换上短褐下田种地。    许黟没再理会他,在小摊前挑了两大两小,付给摊主银钱后,把罐子装到竹筐里。    他要走,冯姜良拦不住他,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背着竹筐离开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遇到冯姜良,对许黟的影响不大,他背着东西回来,就把东西交给阿旭去处理。    阿旭拿到新的陶罐,问许黟这些怎么个安排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