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147。机会与命运 (第4/4页)
声讨论些什么,而其他人则默默做事,等待着她来;角落里的烛火,被她推门捎来的风一吹,随风摇曳,映着整个房间格外祥寧。 常瑶默默地看着眼前景象,思绪忽然有些复杂,他们这些人,半生颠沛流离,如今靠着科举入仕,却也身负重责,好不容易才拥有这短暂的片刻安寧,可他们本能不必过这样的日子。 「不对不对,要是这么做,只能短暂解决燃眉之急,并非长远之计。」其中一人捧着一本书册,眉头微蹙,像是并不认同。 「南方旱灾是因去年少雨,才导致今季收成不佳,虽然从其他地方运粮并非长远之计,但确实是能最快解决眼前问题的方法。」 常瑶默默地听了一阵,这才撤下了身上的斗篷,开口发话:「看来近日南方旱灾的奏摺,你们都知晓了,对于此事,你们有什么想法吗?」 此事在朝堂上不是秘密,他们又在太子身边做事,自然知晓太子近日为这问题很是头疼,这才趁此机会聚在一起讨论对策。 如今常瑶这么一问,方才低声讨论的几个人便一个接一个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,不过她只是默默地听着,并未发表什么想法。 几人异口同声,虽说细节处不尽相同,但大部分都着重在如何解决南方因乾旱缺少粮食的问题上,常瑶沉吟了一会儿,忽而转头看向了角落里从头到尾不发一语的沉燁。 「沉翰林,你呢?」 沉燁当初以状元入仕,又是清流当中最得太子赏识之人,因此被提拔为太子身边的翰林学士,其中除了他的才华,当然也因他身上那份少年血气,直言不讳的肆意。 乍被点名,沉燁仅是嗤地一笑,双手抱臂靠着柱子,道:「我?我看的,可和他们不一样。」 「噢?」 「南方旱象,是因去年少雨,自他处运粮确实可以解决眼下粮食短缺的问题,可到底治标不治本,要彻底解决问题,那得先从源头做起。」 「那依沉翰林之见,问题出在何处呢?」 「南方农作,除了气候,还有土壤的问题,总不能一出事就得依靠他处支援,既然今年收成不彰,那不如趁此机会改良土壤性质,分出一部分,改植旱作植物。」 「旱作植物……可这多是长于边境之物,移植南方,这……能生產吗?」 「是啊,况且南方土地大多在士族手里,旱作植物到底不比稻作利多,恐怕他们不肯。」 听闻沉燁的话后,越来越多的人对此表示行不通,房里话音此起彼落,却没一个表示支持。 常瑶看向沉燁,只见他仍然背靠柱子,脸上一副“看吧就知道说了没用”的神情,彷彿他们的反应皆在他意料之中。 人多声杂,在这清一片的反对声浪中,出乎意料,第一个提出相反意见的竟是陆知行。 「倒也不一定不能啊。」陆知行手中折扇轻摇,分析利弊,「从前不是也有旱季时,清理水坝淤泥的先例嘛。趁着旱季,重整土地,不一定要是旱作植物,其他的也行,若是成功的话,如此一来,就能改善南方过于倚重稻作的情形,也能外销出去,增加收入。」 「没错,总算有个能说话的人了。南方虽然是我朝经济命脉,可也有个重大的弱点,我朝农业生產太过依赖南方生產,一旦发生如同今日这般情形,则需仰赖他处支援,长久以来不是办法;况且,士族掌握了大部分土地,人民只能作为佃农,并未有自己的收入,如此循环往復,只会令士族越发坐大,而人民依旧无法翻身。」 沉燁语气狂妄,虽说他的言语不那么好听,可他的话确有几分道理。 在场几人皆是白衣出身,兼之半生颠沛流离,自然看得比他们这些权贵更明白。权势如果完全掌握在士族手里,百姓永远没有机会翻身,那整个国家也就只会陷入重复的循环里,无法进步,最终只会败退。 「但,要从士族手里拿回那些地权,可不容易。」 「无妨。」常瑶缓缓开口,打断了他们的话,逕自看向眼前的沉燁,问道:「这些事,沉翰林可拟好了详细规划?」 「初步计划已草拟得差不多了。」 「那好,你儘管准备;至于剩下的……」语句一顿,常瑶目光坚定,「我来安排。」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