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九百十五章 矛盾 (第1/2页)
提起临洋侯,皇帝反而更郁闷了。 说郁闷也不对,应该说是心情复杂。 当年他大胆启用一介村妇做官,起先是有教化天下女子多思多想多创造的心思,但后来则是看中她的能力。 任人当才,为政大体。 他想培养一批能与世家对抗的人才,帮助他稳固皇权。 这批人多出自庶族和平民,不是经历过各种政治争斗而后落败的门第,就是历经十几或几十年寒窗才获得官职的人。 培养他们,本是想他们会更感皇恩,能踏实做事,但成效并不大,他们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巴结权贵、钻营升官之道等地方。 唯独楚清勤勤恳恳,且业绩显著,不但充盈了皇帝的钱袋子,更是给皇帝开辟了“地方包围中央”的集权思路和可能性。 只是此人过于醒目,令皇帝生出对其不好掌控的担心,以至于甚至怀疑她谋反。 可现在看看,谁的谋反可能性更大? 不是有兵权的,就是有人脉的,倒是楚清干干净净。 结果,竟把这个干干净净的人,给搞得甩剂子辞官了! 明明可以起到更大作用的! “朕听说,临洋侯还说过‘本侯守国门’这话?”皇帝问道。 李公公:“是有此话,听说是临洋侯遭遇刺杀,侯府世子安慰雇工时当众说的。” 皇帝:“原话怎么说的?” 作为自小一起长大的主仆,李公公自然知道皇帝问的是楚清的原话,而不是小宝的转述,于是回答:“临洋侯说的是‘本侯守国门,老徐搞经济’。” 答完,再补充一句:“听说是临洋侯选建府地址时对临洋知县徐光泽说的,很多人都听到了。” 皇帝点了点头——这就是了,楚清啊,不是朕不信任你、不护着你,而是你太过嚣张。 朕是有让你辅助边境驻防的意思,你却不能把自己看成驻边大将,你没权利说这话。 楚清做事总是“先斩后奏”,比如当初私自支援洪亮部队粮草、私自让密侦司参与军队情报传递等事务。 这种做法放在她那个世界尚可,毕竟都有手机断电、没信号的时候,事急却与领导联系不上,当机立断,事后与领导沟通一下便好。 即便沟通不良,大不了辞职走人,与性命无忧,只关乎收入稳定与否。 可在皇权统治的社会则不同。 确实,很多事情需要讲求速度,但在官员眼中,楚清的做法就是擅动、专断,造成各部门权限模糊。 如果有人效仿会怎样? 那就是鼓励所有人可以擅自行事,投机派将大行其道。 而且,效仿的人多了,高位者又会怎样? 他们会产生一种心态:下边的人都这么干,玩下克上,那我只能也伸手拿利益。 事若成,则利益同享;事若不成,那就你自己背锅,因为我可没给你下令如此作为。 领导者本来是制定计划、分配利益的角色,这么一搞,必然使得国家更加混乱,甚至失控,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。 过去的楚清一穷二白,皇帝能够相信如此行事是她心思质朴,但随着楚清权利、地位走高,皇帝还能这样想吗? 可事实上,被“高高挂起”的临洋侯说守国门,还就做到了。 至少作为守边大将的薛正浩连饿得半死的战俘都看不住,还得是楚清给截杀的。 楚清就是这么让皇帝感到怎么做都矛盾的人。 皇帝既然并不完全放心楚清,为什么还以五万两银子的价格买“没良心炮”的图纸? 就是出于对楚清的安抚:你说图纸不白给,朕不但同意,还高价收购。 还想用着人家,还要防着人家,能不矛盾吗? 可谁让楚清对皇权、皇威认知不足呢? 她在自己的世界就没当过领导、没有经验;又是“红旗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