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404节  (第2/2页)
大秦本就控制力薄弱的关东更加羸弱?    扶苏犹豫道:“先生之见,扶苏佩服。”    “只是如何预防六国余孽?”    嵇恒嗤笑一声,不屑道:“你有些太杞人忧天了,这次颁发的求贤令,非是大秦的求贤令,而是你储君扶苏的求贤令,求的也非是进入朝堂的重臣,而是地方官吏的任职罢了,六国余孽跟相关士人,你认为他们真的甘愿去当一个郡县小吏?”    “他们不会去的。”    “他们不屑去做那些小事。”    “这些人心比天高,眼里只有荣华显赫,哪敢弯下身子去做实事?”    “就算真有人混入其中,只要能替大秦做事,有没有异心又有何区别?他们有异心,难道其他地方官吏就没有?”    “大秦现在要的是能做事的官吏。”    “仅此而已。”    “而且大秦的官吏给谁当不是当,让六国贵族跟士人当了,那地方原本的官吏恐也会生出怨念,互相牵制之下,对大秦未必是坏处。”    “更要紧的是。”    “想入秦为官,需承认秦法。”    “士人高傲,六国贵族倨傲,他们本就看不起秦法,尤其会俯身低头?”    “何况眼下本就只为过度。”    “既能够恶心到复辟势力,还能加强朝廷对关东的控制,何乐而不为?”    闻言。    扶苏面露苦笑。    他也是没有想到,嵇恒竟是想以自己的名目发布‘求贤令’,这如何能行?若是让始皇知晓了,岂不是在惹祸上身?    扶苏道:“先生,以储君名义发布,是不是有些不妥?”    嵇恒淡漠道:“有何不可?”    “你的心思,你以为始皇看不出?你需明白,最终人选是始皇定下的,只是借你之名发布罢了,而且始皇真正在意的从来都是朝堂,只要不触及朝堂,你不会出事的。”    “而且……”    “你眼下可直接上书请示。”    “成与不成,到时自然就清楚了。”    “始皇若是反对,自然是发布不了,始皇若是同意,又岂有拒绝之理?身为储君,有时就要敢于去冒风险,若是一点风险都不冒,又岂能信人?”    “有时冒进一点,对你未必是坏事。”    扶苏脸色一白。    他眼中露出一抹挣扎犹豫。    最终。    他还是点了点头,拱手道:“扶苏记住了,等会回去便向陛下上书,将此事详尽告知。”    嵇恒颔首。    这时。    扶苏又道:“扶苏这次前来,还有一事相求。”    “父皇前几日送来了一份令书。”    “上面只有两字。”    “更法。”    “扶苏有些不解,请先生替我解疑。”    第302章 七国论!(上)    “更法。”嵇恒轻语一声,脸上露出一抹笑意。    “先生为何发笑?”扶苏好奇道。    嵇恒摇摇头,淡淡道:“我笑的是始皇终究还是反应过来了,或者说终于再度下定了决心,大秦立国之后,始皇曾一度陷入到自我迟疑,态度反复,继而大政方面多有偏失,眼下重新定下神来,却是殊为不易。”    “对于更法你其实当有所理解。”    “也的确是你猜测中的更法,便是《商鞅书》中的《更法篇》。”    “至于《商鞅书·更法》里面的内容,你其实比我看的更多,我也就不多赘述了。”    “更法更法,重点在更!”    “何以更法?”    “便在于天下需要做出改变,所以才要顺天应时进行变更。”    “如此回复,你恐不甚理解。”    “也罢。”    “我便将此事拆开细说一番,简单的引经据典,你其实并不太容易理解,我便以七国为例,为你拆解一二更法的重要及更法的意义,还有便是更法的必要性。”    “对于六国灭亡,天下大体有这几种说法。”    “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赂秦。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道也。”    “还有说六国是亡于战略失误,认为六国为争小利互相残杀,致使秦国多去韩魏占据中原腹心,使得六国没有抗秦基础而灭亡。”    “还有归结于是六国没有坚持苏秦开创的合纵抗秦之道。”    “诸多说法,实则都是表层。”    “在我看来。”    “灭六国者,六国也,非秦也。而日后族秦者,秦也,非天下也。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