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满唐华彩 第1058节 (第1/2页)
总之,此事已由不得他了。 等到薛白把奏折一批,下一步就是要把他踢出去。 *** 宣政殿。 忙碌着的薛白显得有些无情。 陈希烈则完全恢复了当年居于李林甫之下时的软弱无能。 “殿下,老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!” “起来说吧。” “老臣哪怕没有苦劳,也有与殿下的情义啊!”陈希烈不肯起来,拜倒在地,老目含泪,又道:“当年殿下初入仕途,第一个官职就是在秘书省,老臣对殿下是千万深情厚义啊。” “我记得。” 薛白的目光始终落在文书上,没有看陈希烈,但语气还是十分和煦的,道:“正是记得与你的缘分,如今你还是高官显爵,也没说要降罪于你,何必如此?” “老臣所求,并非高官显爵,而是盼着能为殿下出力……” “还装?” 薛白语气严厉了些。 殿中没有旁人,他并不与陈希烈客气,直接就敲打道:“你想要的不是出力,而是权力。可你有那份能耐与魄力吗?” “殿下,老臣有一片赤胆忠心啊。” “够了!”薛白叱道:“再喋喋不休就丑态毕露了。” 他语气一凶,顿有杀伐之气。 陈希烈心中害怕,脸色惨白起来,之后就是一片颓然。 其实他也知道自己这一辈子高官显爵,得了太多能力之外的东西。之所以栈恋权位,无非是那些年熬了太久,已成了心中的执念。 “老臣,乞骸骨。”陈希烈失魂落魄地喃喃道。 薛白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文书,亲自扶起了他。 陈希烈这些年看着保养得很好,看起来脸色红润,可这一扶,薛白能感到他的身体有种枯萎的感觉,老了终究是老了。 “伱的资历、你的苦劳,我都看在眼里。可大唐目前需要的不是和稀泥的宰相,而是奋力进取、锐意十足的实干官员。给他们腾腾位置……荣养吧。” 听到“荣养”二字,陈希烈老泪纵横。 他真是舍不得权力场啊,恨不得到死都攥着权力。可此时对上薛白那一双眼,心里最后一丝耿耿于怀的希望也消散了。 可他最后竟还是紧握着薛白的手,又叮咛了一句。 “老臣就在长安,殿下若有用得到老臣的,老臣随时待诏。” 只听这句话,却也有些感人。 回想这些年的相处,薛白难免也有些感慨,点了点头。 就在几日后,他便下诏,进陈希烈为太子太师、封许国公,同时让他致仕荣养,罢其门下侍中之职。 陈希烈再次痛哭,可他心里也知道,这辈子遇到薛白,算是他运气好。否则几番大乱,他未必能次次逢凶化吉。 其后,薛白又频繁调动了一批官员。 薛白以元载代替杜有邻为洛阳留守,召回杜有邻。 事实上,他最初就是想派元载到洛阳,但觉得元载心太急,贬谪敲打了一番,如今教训得差不多了,便重新起用。 另外,他派李栖筠、岑参、裴谞等年轻出色的官员往河北充各州营田使,并派人接回李泌。李泌是策略的制定者,他希望他挑选的官员们能够很好地贯彻河北的军屯策略。 如此一来,就在两个月内,薛白监国之后的宰相班子就凑齐了。 韦见素、颜真卿、杜有邻、李岘、李泌。其中,韦见素迁侍中,称左相,颜真卿任中书令,称右相。 这一系列的任命,看似中立派拿了两个相位,收获最大。可薛白也觉得自己赢了,得了许多贤相。 若抛开杜有邻不看,皆是当世之名臣…… *** 天气渐热,这日,杜五郎难得入宫来见薛白。 旁人都说他不争气,至今还只是大理评事这样的小官。可若不看他的人脉,只说他的年龄、资历,其实已经是很上进了。 宣政殿的偏殿里,杜五郎一进来就径直坐在地上,四仰八叉的模样,大概是来过此地的最松弛的一人了。 他也不管薛白忙或不忙,自顾自地说着话。 “没想到,我也成了相门子弟。早些年,若只看我阿爷那副模样,谁能想到?” “你阿爷能当好这个宰相。”薛白道。 虽然,满朝都在说五个宰相里杜有邻是唯一的庸人,能做的也许只是附和颜真卿,维护薛白的利益,但薛白其实对他寄予厚望。 毕竟杜有邻并不是只有一人,而是有杜媗、杜妗姐妹在背后支持,也许还算上杜五郎。而杜家姐妹掌握着薛白在民间的势力,不容小觑。 另外,杜有邻行事谨慎,如履薄冰,很少犯错。 “好吧。”杜五郎却对自己阿爷没有太大的信心,道:“只要人们少把我和别的相门子弟对比就好。”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