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满唐华彩 第1058节 (第2/2页)
近来,总有声音说杜有邻最平庸,其儿子在诸个相门子弟之中也最平庸,让杜五郎颇为无奈。 “找你来,便是给你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。” “我还真不太想要。”杜五郎叹道:“又要我做事了?” 他为薛白做过不少事,还往往都是大事,可惜也都是薛白的私事,没什么明面上的功劳。当然,他也不在乎这些,只是懒。 “崔祐甫建议裁撤梨园伶人,我却觉得裁撤了未免可惜,且这些人大多不通人情世故,到时难寻到门路,或饿死街头,或遭人欺凌。” 薛白说话慢也只有杜五郎敢打断他,道:“我知道,你与梨园还是感情很深的。” “你知道的倒多。” “嘿嘿。” “我有意让梨园、教坊自主经营,自负盈亏。可这些搞歌舞文艺的,不擅长经商之道,此事便交由你。” 杜五郎想了想,却是叹息了一声,道:“想以前,每次万岁千秋节的表演,多彰大唐气象啊,这情形以后就看不到了吗?” 薛白近来只想着提倡俭朴,千万百计地削减用度,此时听这言论却是新鲜,不由瞥了他一眼。 杜五郎道:“我当然知道声色犬马不好,我是说那些表演,舞马衔杯,尽显煌煌盛世……多可惜啊。” “国穷,民竭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” 薛白说着,转过话锋,道:“盛世气象,必然还会再有的。” “好。” 杜五郎竟想顺着说一句“这也是我辈入仕所求”,但他也有自知之明,马上就把这话咽了回去。 “你既可惜那些表演,把差事办好吧。” 说着,薛白抛过几份文书,其中还有一封告身。杜五郎见自己升官了,先是拿起那告身一看,却是让他兼任太乐丞。 太乐丞这个官职,王维与薛白都当过。可梨园、教坊若自主经营,其实与太常寺没多大关系,给杜五郎兼个官职,无非是多些这方面的背景罢了。 “这官好,清闲。”杜五郎道,“不如再把我的大理评事给罢了,我实在不适合把人送到牢里,我……” 他还想聊闲话,薛白已挥挥手,道:“时间到了,退下去。” “哈,你我还算时间。” 杜五郎实在无语,起身告退。 一走出偏殿,他那松弛随意的态度就收了起来,挺起腰板,肃穆神态,与所有正襟危坐的官员们别无二致,可谓是泯然于众人,或比众人显得略没精神一些。 宦官则进入宣政殿把案上的沙漏翻了一下,引下一个官员来见。 薛白每天要见到哪些人,大多都是提前安排的,秩序井然。 “殿下。” “坐。”薛白道,“国事为重,不必有太多讲究。” 这次来的是新晋的宰相李岘。 论辈份,李岘长一辈,而薛白说不讲究,那也就不讲究这辈份了。 薛白在许多事上都不讲究辈份。 “臣久归朝,今得殿下拔擢,必当鞠躬尽瘁。” 李岘先是执了一礼,方才坐下,腰挺得直板板,只沾了一点椅子。 这是个年富力强,作风强干之人。 “请你来,两桩事。”薛白道:“一则,我意在削各地节度使之权,方法已有成例,如此前河南道之改制,将其权职一分为四,后寻机将权力下放各个州县,然各地情况不同,削藩事大,需有强项令……” 李岘听得很认真。 他是宗室,且性格强势,确是主持此事最适合的人选。 薛白又强调不希望因为削藩而闹出乱子,或是影响了边防,那就需要李岘做长期的准备,探查好各个藩镇的详情,每个节度使的心思,以及其麾下将领哪些忠心可用,哪些心怀悖逆。 两人谈着这些,一旁桌案上的沙漏也在一点点地往下漏沙,渐渐漏到了底。 殿内没有宫人在侍候,薛白瞥了沙漏一眼,亲自将它翻了过来。 待他们终于初步谈成了削藩之事,沙漏已翻了五遍。 相比于杜五郎,薛白对待李岘的重视程度显然大不相同。 而削藩之事谈罢,还有第二桩事要谈。 “其二,是京兆尹的人选,此前的京兆尹是窦文扬所选的庸人,永王之乱时便逃得不知去向了,如今长安诸事由颜公暂时代管,你可有举荐?” 京兆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职守,关系京城安定,薛白必然该用一个心腹,因此李岘没想到他竟会问自己,不由大为讶然,连忙答应会仔细斟酌。 是否能选到适合的人先不提,薛白这一问,有个立竿见影的效果,就是瞬间拉近了与李岘之间的关系。 李岘感受到了薛白的信任,眼神顿时就不同了。 一旁的沙漏又漏尽了,这次薛白没有将它再转过来,而是开口说了几句公事之外的话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