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唐华彩_满唐华彩 第1071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满唐华彩 第1071节 (第2/2页)

那今日先不喝酒,尝尝伱煮的茶。”

    “恭敬不如从命。”

    自从陆羽随李齐物到长安,因他确实知茶懂茶能煎好茶,短短时日已在长安贵族中有了颇高的名气,今日一来,众人竟都想看看他的茶艺。

    于是茶器一一摆开,陆羽拿出他珍藏的杨子江水煮。

    李承宏上前一看,道:“此间人多,你却忒小气了些,煮这一点够谁喝的?”

    “广武王,非是我小气,茶叶虽有,好水却不多。”

    “我等就在这曲江池边,岂还缺好水?”李承宏浑然忘了,自己就常在曲江池中撒尿。

    陆羽微微沉吟,道:“若要曲江水,需用池正中心的中泠水。”

    玉真公主听得有趣,招了招身边的李季兰,道:“派人去池中,舀些中泠水给他。”

    “喏。”

    李季兰得了吩咐,便安排了两个小道姑划船去舀水,她自己则有些心不在焉,不时往芙蓉池那边看上一眼。

    “季兰子,你在等什么吗?”

    “没有。”李季兰又有些红了脸,回过头问道:“水舀来了?给我吧。”

    她有些慌忙,没想到那罐子颇重,一拿,里面的水倒了一半。

    “呀,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我们再去舀。”

    “火已然点着了,怕是来不及。”

    李季兰回头一看,再看看曲江池,想着池边的水与池心的水又能有甚差别,想必是那人装模作样,干脆就在池边把罐子装满,与小道姑提了回去。

    罐子放在茶案上,里面的水清澈透亮。

    办完此事,李季兰便要回到玉真公主身后站着,目光还是不自觉地往芙蓉园的方向偷瞥。

    忽然。

    “这恐怕不是曲江池的中泠水。”

    在她身后,陆羽舀了一勺罐中水尝了尝,道:“这必是近岸之水。”

    李季兰大吃一惊,心道这如何能尝得出来?莫非是这人看到了她们汲水的情形。

    她遂连忙往方才汲水之处看去,但见隔着篱笆与芦苇,哪能看到。

    李承宏也不信陆羽能尝出来,上前舀了一勺尝了尝丝毫没感到有任何异味。

    “季兰子。”玉真公主问道:“这是池心水吗?”

    “师父,是弟子在池边打的。”李季兰只好答道。

    “你真是,一天到晚魂不守舍的,再去打些水来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李季兰遂再带着道姑去打了水,路上因为地滑,不小心摔了一跤,好在是摔在草地花丛间,倒也不痛,只是道袍下摆沾了花草的汁水,有些脏,红红绿绿的。

    这次将打来的水放在茶案上之后,陆羽一尝,微微一笑道:“这才是池心的中泠水,小生说的可有错?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李季兰不由叹服。

    在场众人也纷纷惊诧于陆羽辨水的能力,赞叹不已。

    李承宏将两罐水分别尝了,却是半点不同都没感觉到,只能自愧不如。

    慢火煎焙,煮茶的时间过得很慢,一群宗室贵胄却都等得住。

    他们反正不用春耕,有的是闲情逸致。

    茶香沁人心鼻,有悠扬的琴声响起。

    众人转头看去,只见是一个年轻僧人正在弹琴。

    这僧人大概二十六七岁左右年纪,长得虽不算高,却是面如冠玉,五官清秀,唇红齿白,更难得的是头型也是十分完美,圆而饱满。

    他琴技也是十分高超,与袅袅茶香相映,使人心旷神颐。

    “这人是谁?”李承宏不由向李齐物小声问道。

    “他法号皎然。”李齐物语气中带着些推崇之意,道:“他是谢灵运十世孙,字清昼,其诗文、茶道、棋琴书画皆不凡。”

    李承宏道:“我招待吐蕃使节,便缺陆羽、皎然这样的人物,可否割爱?”

    李齐物讶然,侧过头瞥了李承宏一眼,心道竟是这样的废物也能有差事,而自己竟还不如他更受重用。

    一曲罢茶也煎好了。

    只看陆羽给众人分茶也是一种享受。

    李岘捧着茶饮了,连连点头,先是赞了陆羽一句,道:“可为一代茶道圣手啊。”

    “谢李公盛誉,小生不敢当。”

    李岘又转向皎然,问道:“你也好酒?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翠楼春酒虾蟆陵,长安少年皆共矜。”李岘问道:“这是你写的诗?”

    这是他在去看表演时,看到的赞誉虾蟆陵酿酒的诗,听说是一个名叫“皎然”的和尚写的,今日见到了这和尚,不免一问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皎然双手合什,道:“我为这酒写诗,酒家赠了我酒,惭愧。”

    李岘笑问道:“你是出家人,也饮酒?不破戒吗?”

    “贫僧虽出家,犹好诗酒。”

    李岘抚须而笑,道:“既如此,今日良辰美景,何不赋诗一首?”

    此时,众人的目光却都已从皎然的身上移开,往北边看去,不少人还纷纷起身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